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交通设施网>资讯列表>“城市大脑”持续完善升级 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城市大脑”持续完善升级 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2022年10月14日 14:08:13 人气: 126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从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灾害风险防范各项责任措施;突出“ 早预警、早行动 ”主题,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坚持科学精准,切实提升全社会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坚持群防群治,加快构建多方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坚持多措并举,广泛动员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时刻绷紧神经,全力以赴做好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各项工作六个方面着手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其中关于坚持科学精准,切实提升全社会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方面,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统筹传统和现代手段,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预警发布精准。要进一步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预警“叫应”等机制,重点强化旅游景区、在建工地、临坡临崖居住区等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做到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转移避险,实现响应行动精准。
 
  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呢?
 
  其实,我们对于各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一直在推进中。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全国地震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和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平台。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我们已经逐渐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各部门将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通过物联感知、视频感知、遥感监测、航空监测、舆情监测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监测平台,定期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城市主要承灾体和灾害综合风险隐患底数,更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灾害风险区域和综合防治区划图。充分发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群防群策等社会力量的监测作用,利用现有的通信铁塔等资源建设多远监测监控系统。加快推进部门间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共聚,建设面向多灾种和灾害链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汇聚分析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实施监测预警数据,针对多灾种和灾害链的不同监测指标和预警级别,科学设置报警阈值,实现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及时报警。基于各类自然灾害实施监测数据、历史数据及承灾孕灾数据,结合专业自然灾害预警模型,对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研判和预警,及时发现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提高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
 
  为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联动性,除了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指挥中心也需加强联动指挥能能力,通过集成的视频监控系统、GIS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将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集中接警、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
 
  原标题:“城市大脑”持续完善升级 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