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交通领域不断革新,小编在本文中对交通领域最近资讯做了整理,一起来看!
我国将加快车联网等融合设施建设
3月12日消息,开年以来,我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目前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车联网、城市物联感知等融合设施建设。
自动驾驶等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3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居家生活、育幼养老、农业生产、新兴产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布车辆通信通话、自动驾驶、车用动力电池等7项国家标准,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保障出行驾驶安全。发布机车车辆网络时间同步、车载储能供电、列车通信网络等4项国家标准,保障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济南无人驾驶路测将有“法”可依
3月12日消息,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起草的《济南市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正在征求意见。《办法》提出,每辆车投保保额不低于300万元。测试车辆须在车身张贴无人装备标识,悬挂无人车号牌编码;应在非机动车道内顺向行驶,最高车速不超15km/h。
杭州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区域再扩容
3月12日消息,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创新应用区域又一次扩容:富阳区全域1821平方公里、桐庐县扩面至全域1825平方公里开放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至此,杭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测试应用“田”,总面积达691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杭州已发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牌照331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累计总里程达249.41万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智能网联汽车”
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工作回顾中提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北京:鼓励汽车前装5G通信模块
3月5日,《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其中提到,推动“5G上车”,鼓励汽车前装5G通信模块,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智驾、智舱提质升级。打造连续覆盖的公专结合车联网,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网络的快速规模部署,实现空口20ms超低时延,满足“车、路、网、云、图”全要素应用需求,支持自动驾驶能力提升,融合构建车联网络能力,突破雨雾雪等恶劣天气及夜晚限制,实现全天候、全范围道路信息感知,辅助城市智慧交通管理。
昆明发出云南首批测试编码牌
3月5日,在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上线暨道路测试首号牌照发放仪式上,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菜鸟传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4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获得昆明市发出的云南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编码牌。未来,昆明市将以滇中新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抓手,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
深圳发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3月3日,《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人工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
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登记工作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重要一步。该平台主要负责办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中央企业的登记业务,同时暂时代为受理部分未完成平台建设省份的登记申请。未来国家数据局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登记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用数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加快释放公共数据价值,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政府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
3月1日,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和联动,集聚人才、技术、产品等资源,在先进计算、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基层治理、智慧交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落地更多产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